19 岁金升珍登顶聂卫平杯:韩国围棋的新锐突围
10 月 26 日午后的成都杜甫草堂,雨丝如雾般缠绕着千年古柏,当裁判长报出 “黑棋胜 3/4 子” 的终局判定时,19 岁的韩国棋手金升珍缓缓起身,朝对面的胡耀宇深深鞠躬,嘴角终于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。这场第七届中日韩聂卫平杯围棋大师赛的巅峰对决,以最惊心动魄的方式落下帷幕 —— 这位 2006 年出生的少年,不仅成为赛事史上最年轻的冠军,更实现了韩国棋手在该项赛事中的首次登顶。
这场跨越 24 岁年龄差的对决,从猜先时刻就充满戏剧张力。执黑先行的金升珍与四届世界冠军得主胡耀宇的棋风形成鲜明反差:前者落子前总要停顿数秒,指尖轻叩棋盘边缘,仿佛在验算每一步的连锁反应;后者则延续了一贯的凌厉节奏,棋子落盘声在安静的草堂内格外清晰。前半盘双方在左上角形成复杂劫争,胡耀宇凭借精准的算路一度占据主动,现场解说王元九段坦言:“白棋的腾挪手法尽显老将功力,金升珍面临严峻考验。”
转折点出现在第 97 手。急于救出左下残子的胡耀宇出现致命疏漏,金升珍抓住机会果断断击,将白棋整块切割为两部分。看台上瞬间响起细碎的抽气声,胡耀宇转动折扇的速度明显加快,而金升珍依旧保持着程序化的节奏 —— 喝水、擦汗、落子,仿佛胜负早已在他的计算之中。赛后复盘显示,这步看似突兀的断击,实则是金升珍从第 87 手就开始埋设的伏笔,他通过十手铺垫,终于在关键节点完成致命一击。
yy易游,易游体育,米乐YY易游,yy易游M6这位新锐冠军的登顶之路,早已写满超越年龄的沉稳。小组赛意外负于中国小将后,金升珍在酒店房间复盘至凌晨两点,将对手的常用套路逐一记录在特制笔记本上,那些中韩双语交织的符号,成为他破解难题的密码。半决赛对阵同胞朴只玹时,他更是展现出惊人的战术预判:通过分析对手过往对局数据,发现朴只玹在比赛 65 分钟后易出随手棋,于是刻意在前 60 分钟拖慢节奏,待时限临界点突然提速,最终以利落战术锁定胜局。
“我只是把功课做完。” 赛后面对镜头,金升珍的回答简单得近乎平淡,但他翻开的笔记本却道出了真相:密密麻麻的棋谱旁,标注着胡耀宇近 200 盘对局的落子习惯、长考偏好甚至官子阶段的失误规律。为了这场决赛,他整整准备了三个月,连助手整理的数据分析报告都翻得卷了边。这种极致的准备,让他在与拥有二十年职业经验的胡耀宇的官子争夺战中占据上风 —— 尽管最终差距仅相当于半颗米粒的宽度,但每一目棋的争夺都早有预案。

赛事背后,是中日韩三国围棋力量的微妙角力。本届比赛延续了中年组与青年组分赛制,16 名棋手在草堂的黑白世界里演绎着传承与突破。中国棋手在中年组展现出强大统治力,古力与胡耀宇连续两年会师决赛,续写着 “中国德比” 的佳话;但青年组四位中国棋手首轮即全军覆没的现实,也暴露了新锐培养的短板。韩国棋院显然敏锐捕捉到这一信号,赛后连夜将金升珍纳入国家队重点名单,这个曾属于申真谞、朴廷桓的位置,如今迎来了最年轻的主人。
作为赛事创始人,聂卫平虽因身体原因未能亲临现场,却在贺信中精准点出赛事内核:“围棋之道,贵在传承与创新。” 从 1985 年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热血传奇,到如今跨世代棋手的草堂对弈,三国棋士的交锋始终承载着东方智慧的传播使命。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在开幕式上的感慨或许更具深意:“看到中年棋手的坚守与青年棋手的冲劲,便懂得围棋为何能跨越千年而不衰。”
这场在杜甫草堂落幕的赛事,早已超越竞技本身。当川剧变脸的惊艳与棋盘落子的沉静在古庭院中交织,当 25 万元冠军奖金与千年围棋文化碰撞,成都 “棋城” 的魅力愈发清晰 —— 青羊区连续五年主办赛事,正是希望以围棋为纽带,推动文商旅体的深度融合,让这项古老运动成为城市对外交流的闪亮名片。而金升珍的夺冠,无疑为这份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对于这位 19 岁的冠军而言,征程才刚刚开始。奖金尚未到账,他已订好前往杭州、东京的机票,准备迎接下一站挑战。有人测算,若能保持当前胜率,他明年的收入将实现四倍增长。但在草堂的颁奖台上,金升珍只是轻轻抚摸着奖杯,目光投向远方 —— 那里,是三国围棋更广阔的棋盘,也是新一代棋手即将书写的传奇。

发表评论